当前位置:
  • 国家保险创新试验区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电梯安全综合保险新模式 守护居民“上上下下”安全
  • 来源:宁波保险创新
  • 时间:2024-04-28 14:56:30
  • 阅读:
  • 一、案例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需求量不断攀升,同时,老旧电梯对保养维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电梯安全事故成为城市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2016年8月,宁波发挥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优势,在全国首创“保险+服务+科技”于一体的电梯安全综合险。通过科技赋能,深化“保险+服务”电梯安全风险减量管理,事前促进电梯维保质量提高、事中及时响应故障处理需求、事后快速落实经济补偿和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了电梯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实现了电梯安全管理从依靠行政监督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走出了电梯安全治理改革新路子,有力保障人民群众“上上下下”安全。截至2023年末,承保电梯超1.1万台,提供风险保额164亿元,约140万居民受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多次赴宁波调研指导,并召开现场会向全国复制推广宁波经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主流媒体相继刊登,并给予高度评价。

    二、做法与经验

    (一)聚焦风险减量,建设电梯安全管理保险监督机制。针对电梯低价维保、以维修代替保养等市场乱象,创新“保险+服务”模式电梯安全综合保险,为人民群众提供人身及财产安全风险保障及电梯零配件更换费用保障,同时植入电梯维保保险监督机制,实现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监控、事后风险补偿的电梯安全全过程风险减量管理。一是保前体检。保险公司在承保前,对电梯进行免费体检,评估电梯整体情况,出具电梯风险评估报告。二是维保监督。通过保险机制对维保过程开展有效监督,电梯维护保养费用由保险公司根据维保时效、质量结果向维保公司支付,有效提升电梯维保质效。通过维保监督,维保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平均每部电梯维保时间从35分钟提高50分钟左右,电梯配件更换响应速度从投保前平均2个工作日降低到投保后平均0.5个工作日,参保电梯总体故障率下降37%。三是现场巡查。由保险机构组建一支拥有丰富电梯行业从业经验的专项服务团队,对投保电梯定期巡查,并对巡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出具书面报告,对后续整改情况进行跟踪。2023年发现并清除风险隐患177次。

    (二)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电梯安全智慧管理水平。开发“电梯卫士”专属服务平台,建立“一梯一档一码”电子化档案,通过智能物联、AI模型等技术应用,实现电梯维保全程监督、电梯运行远程监测、电梯故障及时处理,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一是智慧管理。在“电梯卫士”专属服务平台登记承保电梯使用年限、保前风险状况等基础信息,建立“一梯一档一码”电子化档案,并通过电梯内置NFC芯片动态采集维保信息。乘客通过扫描轿厢二维码可获得电梯基本信息和维保情况,电梯安全管理可看可感,人民群众获得感有效提升。截至目前,试点保险公司已经累计安装芯片6.2万个,电梯卫士系统信息化采集维保记录87万条,因维保工作不符合要求系统发回重做3万余次。二是智能监测。通过智能物联设备,对电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影响电梯运行的11类设备异常报警重点监测,可能引起困人等问题的6类隐患及时预警,电梯故障情况自动推送给维保人员,便于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参保小区平均停梯次数下降约70%。三是AI预警。构建电梯知识图谱库,开发电梯故障预测模型,及早预测电梯发生的常见故障,减少维保资源浪费,提高电梯设备维保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制度保障,构建电梯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完善电梯安全管理配套制度,压实各方主体责任,促进电梯安全共建共治共享。一是严格操作标准。制定电梯维保监督巡查操作72项标准,为维保操作及工程师巡检提供规范指导。出台维保单位准入退出标准,保险公司强化维保单位资质审核,对不符合标准的维保单位定期强制退出,促进维保规范化程度提高。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建立责任追溯联动机制,根据系统记录的电梯日常监控情况,精准确定责任源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改变电梯公司、物业公司、维保单位相互扯皮现状。三是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各区(县、市)出台政策支持小区物业参保电梯安全综合保险。目前全市已有5个区(县、市)落地财政补贴政策,年度补贴投保电梯约6000台。

    三、成效与启示

    一是信息透明,实现多方共治新格局。保险机构为每台承保电梯建立维保档案,物业、业主、乘客等相关方可随时扫码调取电梯的基本信息及维保情况,维保信息的透明公开,确保多方共同参与到电梯管理中来。电梯维保信息汇总分析后也同步报送政府主管部门,为政府对电梯进行监管提供重要抓手。市场机构帮助政府做更有效、更高质量的市场管理。

    二是专业监管,营造维保服务新生态。通过建立风险减量管理、减少出险概率的利益机制,推动高质量维保。电梯综合保险实施以来,通过“电梯卫士”系统管控,线下抽检等,避免维保造假,维保单位的维保任务完成率为100%,保证了按国家规定的维保次数,电梯维保质量逐渐提高,参保小区电梯维保时间显著提升,电梯事故投诉率逐年降低。

    三是成本集约,探索电梯“养老”新模式。老旧电梯往往涉及维修和配件,也意味着高额的维修和配件更换费用。宁波升级电梯安全综合险,将配件更换纳入赔付范围,直接锁定全年配件更换成本,既确保配件更换的及时性,减少电梯的停运及故障维修的时间,又通过集约采购配件、专业团队介入,为用户提供最优维修方案,防止“小病大修”,节约电梯养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