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保险创新看宁波】 “保险+服务”宁波模式为城乡住房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 来源: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时间:2024-01-27 14:33:27
  • 阅读:
  • 一、案例背景

    2012年12月16日,宁波市江东区某小区一居民楼突然倒塌,造成1死1伤;2014年4月4日,位于宁波市奉化某小区一幢5层居民楼局部坍塌,造成1死6伤。倒楼事件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也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反响,从而引发了社会群体对于城镇居民住房安全保障的思考。2015年12月,全国首例区域性城镇居民住房综合保险(以下简称“城房险”)在宁波市正式落地,城镇居民因房屋倒塌造成人身伤亡、房屋损失及安置费用或因危房撤离发生的临时安置费用,将从住房综合保险中获得理赔补偿。2016年,城房险“宁波模式”改革升级,通过构筑民生保险保障网与房屋安全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模式,为全市城镇居民住宅加盖防护网,在保障宁波市城镇住房安全上迈出了“风险减量”的关键一步。

    “安得广厦千万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此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住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更高期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在全国吹响了“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的号角。宁波持续完善房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成功构建“政府出资、险企运作、监测服务、平台调度、智库参与”的多主体合作共建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保障居住安全基础上将“保险+服务”模式拓展至外墙修复、电梯养老、消防安全等维度,守护房屋安全的“里里外外”和全生命周期,为全国房屋安全“三项制度”试点提供了先行经验。

    二、做法与经验

    (一)不断拓展保险责任和范围,在保险保障上做“加法”。一是从单一试点向全市推广。2015年宁波在镇海区创新试点“城房险”项目,从灾害风险相对集中、市场需求较为迫切的城镇老旧住宅房屋倒塌的风险保障入手,将住房整体倒塌、临时安置费用以及因住房整体倒塌引起的人员伤亡纳入基本风险保障,填补了城镇住房领域的安全保障空白。2018年6月,该保险在宁波市实现全覆盖,目前已为2000年前建成的2.78万栋城镇老旧住宅提供保险保障。二是从城镇住房向农村住房拓展。在“城房险”和政策性农房险基础上,宁波市进一步深化农村住房综合保险试点,新增农村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服务,委托具有房屋监测资质和设备的专业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被保险房屋的监测工作,并提供安全动态监测咨询服务。目前,已为4.45万户农村住房投保“保险+服务”的农房险。三是从保住房安全向保住房全链条延伸。“城房险”项目实施以来,宁波全方位应用“保险+服务”的工作机制,保障住宅房屋的里里外外和全生命周期。针对电梯风险,创新落地附加电梯维保监督和零配件更换服务的电梯综合保险;率先落地建筑外墙保险项目,为3.12万幢、4500万平米建筑外墙提供风险保障,针对部分重点关注外墙引入红外成像仪、爬墙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实施监测;实施全国首个住宅小区消防设施保险,在保险保障之外,为消防设备提供日常维护保养和年度检测等服务。

    (二)持续优化“保险+服务”模式,在风险管理上做“减法”。一是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引入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服务,建立起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相统一的闭环式风险管理机制。通过保险公司委托具备相应资质和设备的专业第三方机构,对被保险房屋开展倾斜、裂缝、沉降等日常监测,并提供动态数据采集、预测倒塌风险以及定期提供监测报告等全方位的服务,填补事前风险敞口。二是形成全市巡检服务网格。在全面推进“保险+服务”模式过程中,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充分动员基层政府和居民力量,建立动态巡检人员组织系统,实现房屋片区巡检责任到人。目前已在全市配备11200名网格员,协助检查违法装修行为,巡查房屋安全各类问题并及时报告。三是开启房屋安全“智治”。自2020年起,宁波探索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通过安装工程倾斜传感器、裂缝传感器、应变传感器及采集仪等自动化设备,对地铁施工影响、安全性较低的86幢城镇住房施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利用动态监测平台实现智能预警,进而形成人机结合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共理赔1.42亿元,有效减少灾害损失70.2亿元。

    (三)统一规范服务标准,在监测效率上做“乘法”。一是建立“城房险”专家智库。为保证监测服务质量,宁波集结政府部门、高校院所、科研技术骨干、建筑行业专家等多方力量,组建房屋安全专家库,为巡检中发现的紧急情况提供现场会诊。基于此专家库的实践经验,先后出台《宁波市房屋安全动态监测技术指南》《宁波农房监测指南》等服务标准,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工作质量。二是分级分类动态监测。保险公司委托专业人员定期对项目中房龄较老、房屋质量较差的老旧房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风险等级,提供不同频次的监测服务。重点关注监测等级为四级房屋以及轨道交通施工周边房屋的安全。三是畅通巡检数据信息。通过城乡安全监测系统平台与手机巡检系统相结合,智能分配巡检任务至巡检人员,实现巡检数据即时上报,推送后台管理者把关审核。巡检过程中发现房屋问题,通过一系列工作流程快速处置,形成任务管理闭环。联通城乡安全监测系统与住建部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房屋险情信息即时推送到当地住建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服务于房屋安全管理。

    三、成效与启示

    (一)构建安全保障,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宁波“城房险”,以灾害风险相对集中、市场需求较为迫切的城镇老旧住宅房屋倒塌的风险保障为基础,进而扩增住房整体倒塌、临时安置费用以及因住房整体倒塌引起的人员伤亡风险保障,推动了城镇住房领域的安全保障层次多元化。在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工作开展阶段,全市多个区县(市)探索城乡住房保险“同城同政”新思路,从城房险延伸到农房险,进一步减小城乡差距。

    (二)减少风险隐患,提升房屋安全管理水平。基于降低风险隐患与减少理赔支出的利益诉求,保险公司有天然的动力去督促监测机构将服务落实到位,通过把保险和服务有机连接,实现1+1>2的效果。保险机构通过准入管理、绩效考核、质量抽查等手段督促监测机构将服务落实到位,推动保险由简单的“事后赔付”向“事前排查、事中预警、事后赔付”全流程服务转变,从风险等量补偿向风险减量管理升级。

    (三)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保险+服务”宁波城房险模式构建起“政府出资、险企运作、监测服务、平台调度、智库参与”多主体合作共建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通过社会化服务和信息化手段,帮助政府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在政府现有的监管力量基础上增加了市场化监督力量、信息化技术人才、社会化服务队伍。通过引入保险机制,政府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支出转变为确定的保费支出,运用市场力量平滑财政支出、提升财政适配公共风险的能力,化解突发重大支出对当期财政预算的冲击,减轻事后救援、重建费用筹集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