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计划总结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2022年全市金融工作情况总结
  • 来源: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时间:2023-03-20 16:37:40
  • 阅读:
  • 2022年以来,在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行保监局和宁波证监局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和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坚持“多跨协同”大金融格局,充分发挥金融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和在稳进提质中的乘数效应,按照融资保供、争先进位、上市引领、除险保安“四位一体”的闭环工作思路,市域金融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为”三大特点,充分体现了稳住经济大盘的“金融力量”。

    一是稳中有进。关键指标领跑攀高。稳步推进金融供给“3个千亿”目标,超额完成省稳进提质金融晾晒指标阶段性任务;2022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266.8亿元,增长6.8%(剔除资本市场服务增速达到8.3%),远远高于GDP增速,占GDP比重8.1%;12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3.13万亿元、3.30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和13.6%;前12个月实现保费收入456.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政策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完成率达到178.2%,稳居全省和计划单列市第一。融资结构改善向好。全年实现直接融资2762.0亿元,同比增长13.5%,连续8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1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速增长48.3%,制造业贷款占比(25.2%)为近五年的历史高位,稳居全国第一,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居全省第二,贷款增速(33.7%)远超贷款平均增速;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居全省第一。

    二是稳中有新。制度改革迸发活力。集成银证保“国字号”平台优势,累计推出首创项目400余项;建立13项普惠金融标准在全国全省推广;启动全国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企业上市“一件事”改革率先在全省实现一键办理;创新实施重大保险创新攻关“揭榜挂帅”和创新项目复制推广“燎原行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开局良好,13项试点措施落地,试点规模“领跑”全国4个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扎稳打,核心指标进度居全省第2。企业上市多点发力。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1家,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并在“独角兽”上市、发行GDR上市、分拆上市等多方面取得突破,另有过会企业6家。上市公司总数达136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14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第8;新增申报企业数(17家)创历史新高,达到去年全年数(10家)的170%;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居全国各城市第9位,比年初上升1位,达到1.41万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市值总量约1.6万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活跃,1-12月定增210.85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31%;上市后备企业充足,目前在会审核企业13家,辅导期企业58家,拟上市企业培育库企业240家。

    三是稳中有为。助企政策快享直达。建立金融要素专班工作机制,出台金融活主体“20条”和稳进提质“18条”政策,落地延期还本付息、减免息助企纾困举措,重大项目保供、科技制造助推、普惠金融滴灌、保险改革提质多管齐下;1-12月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66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46.4亿元;减费让利“3个百亿”和增信帮扶“3个突破”目标有序推进。降本减负成效显著。12月末全市金融系统减费让利135亿元,银行业利润同比增速4.94%,较去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12月新发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89%,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12月末普惠小微、三农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3.7%、16.4%,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20.1、2.8个百分点。金融大局安定平稳。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地方法人银行业保险业机构风险防控等“1+8+N”工作体系稳步构建;银行不良贷款率创历史新低,较年初降低0.27个百分点;股权质押风险有效压降,高比例质押上市公司数达历年最好水平;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大,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涉案人数分别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