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新闻发布会
  • 来源:宁波发布
  • 时间:2023-11-08 17:52:08
  • 阅读:
  • 今天,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新闻发布会,邀请宁波市政府、中国保险学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等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新闻发布会.png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颜伟国介绍相关情况。

    颜伟国.jpg

    经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将于明天在美丽的东钱湖畔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目前,活动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

    一、活动总体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需要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服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宁波拥有“银证保”全领域的国家试点,分别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特别是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综试区,肩负着为全国金融及保险事业探路试验的责任使命。

    第一届四明保险论坛暨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保险学会主办,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承办,主题为“开启保险新征程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其目的就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保险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使命担当,搭建行业对话交流平台,深化保险互动合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论坛邀请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省政府、宁波市领导以及各大保险集团、保险总公司负责人、全国保险专家学者出席,参会规模预计超过3000人次。

    二、活动安排

    整体活动将以“3+7+X”模式分类分时段举办,包括3场重要活动(分别为1个主论坛、1场学术年会、1个论文大赛)、7个专题论坛和若干主题活动。

    3场重要活动

    包括11月9日上午的开幕式主论坛、下午的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及今天下午举行的“甬保杯”大学生保险论文大赛。

    在开幕式主论坛上,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将致辞,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廷科,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蔡希良,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等行业领军人物将围绕保险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期间,中国保险学会会长董波将作工作报告,并举办中国保险学会智库专家启动仪式,同时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

    “甬保杯”大学生保险论文大赛是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举办的一项全国性的专业赛事,首届举办就吸引了来自国内42所高校的84支队伍报名参加。今天下午,进入决赛的10支队伍将通过答辩形式全面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11月9日晚上将举办大赛颁奖会。

    7场专题活动

    11月9日下午,将围绕巨灾风险、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风险减量、医养融合、航运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前沿热点话题同步举行7个专题活动,以此推动行业展开深入对话交流,形成更多行业发展共识。

    同时,还有瑞士再保险公司与宁波市合作的《宁波市绿色保险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课题、人保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中心意向合作协议、太平洋产险碳普惠平台等一批行业理论及应用创新、合作成果发布。

    若干主题活动

    在活动虹吸效应下,涌现出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引资入甬分论坛、中国人民保险集团2023年投资者开放日、《“航线+港口+物流”一体化保险新生态》茶道燕梳大讲堂等一批主题活动,将分别就相关议题开展主题交流及项目对接。

    三、活动主要亮点

    1.主题突出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总体要求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又刚刚召开,论坛以“开启保险新征程 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紧扣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邀请金融保险领域政府部门、协会、企业、智库和高校顶尖专家学者,推动多方思想观点碰撞,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开展多维度深度合作,助力构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2.共赢共享

    汇聚行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近年来,宁波叠加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优势,立足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主动链接外部资源,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政保合作、创新赋能、示范引领的保险改革创新之路,创建了全市上下学保险用保险、“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得到上级部门、业界及学界的认可。我们希望通过举办此次活动,业内企业、高校、智库机构与宁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参与推动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实践,发挥好综试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同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更多创新探索,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3.内容丰富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根本任务

    保险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风险管理手段,实体经济为保险业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景。本届论坛设置10余场活动,围绕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涵盖绿色低碳、气候变化、医养融合、普惠金融等多个领域,通过主题演讲、议题发言、大会交流、成果发布等形式,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保险业发展新机遇,展示行业转型升级催生的商业新场景、新模式,推动保险与产业高频互动、相互促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嘉宾云集

    共商保险高质量发展核心内涵

    在嘉宾邀请方面,我们得到了中国保险学会的大力支持,多位行业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将出席论坛活动。同时,本届论坛广泛邀请国家部委和省市领导、保险科技及中介机构、媒体记者、保险消费者,共商保险创新发展的核心内涵,探讨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使命。特别是中国保险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甬保杯”全国大学生保险论文大赛等活动的举办,必将促进保险行业“政、用、产、学、研”创新协同联动,构建保险创新发展体系,进一步丰富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

    【答记者问】

    一、近年来,中国保险学会在支持监管决策和促进行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是什么?

    龚明华.jpg

    龚明华:近年来,中国保险学会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履行研究与服务职能,加强行业高端智库建设,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业发展之路,开展保险理论和政策研究,推出大量原创性研究成果,为监管决策和行业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

    1.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2019年以来,中国保险学会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项课题研究39项,包括《农业保险服务“三农”发展研究》《中外大型保险公司比较研究》《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状况研究》《民法典实施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数字经济时代健康险高质量发展研究》等,研究成果得到了监管部门和行业的高度认可。

    2.开展年度课题研究

    年度课题由中国保险学会资助,面向保险领域所有从事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选题既关注保险领域基础性、理论性问题,也聚焦行业改革、创新、发展及监管中的热点问题。2019年以来,我们围绕共同富裕、碳中和、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先后立项年度课题73项。

    3.推进行业高端智库建设

    以建设行业高端智库为目标,我们研究制定了《中国保险学会智库建设规划方案》,持续推进专家库、资料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本次会议上,我们还将举办“中国保险学会智库专家库”启动仪式。

    4.开展保险史志研究

    2019年以来,我们先后出版了《世界保险史话》《中国近代保险史》《追寻》等,其中,《世界保险史话》填补了我国世界保险通俗历史读物的空白,《中国近代保险史》填补了中国保险近代历史研究的空白,荣获第十一届金融图书“金羊奖”。

    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转型升级、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中国保险学会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相结合,长期研究与当前研究相结合,全局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行业高端智库作用,围绕保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围绕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保险科技、普惠保险、绿色保险、养老保险、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保险理论和政策研究,促进研究成果应用和转化。

    宁波作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在风险减量管理、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都有成功的探索,发挥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中国保险学会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宁波方面的合作,支持宁波在保险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为促进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宁波作为全国唯一的保险创新试验区,创建已有七年,做了很多先行探索,请问其中最突出的创新成果有哪些?下一步还有什么考虑?

    刘定.jpg

    刘定:2016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宁波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七年来,根据国务院对于试验区建设的部署,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试验区落地了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改革创新项目,形成了全国领先的保险创新发展生态,走出了一条政保合作、创新赋能、示范引领的保险改革创新之路。具体来讲,实现了“四个率先”。

    1.在全国率先提出风险减量理念

    在发挥经济补偿作用之外,宁波的保险创新通过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减损”,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实现多方共赢。以宁波模式的食责险、安责险、电梯险为例,自风险减量服务实施以来,全市相关事故发生率分别下降27%、29%和36%,有效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2.在全国率先探索保险创新机制

    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试验区建立了“由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出题-保险企业答题”的创新攻关机制。同时,首创重大保险创新项目保护制度,鼓励保险企业投入创新浪潮,推动既有项目迭代升级、二次创新。七年来,试验区共推出270余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创新项目,其中30余项已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3.在全国率先建设保险数字平台

    试验区落地了“中保科联”“甬金通”“诚信修”等数字平台,通过解决保险承保、理赔和维修等环节的痛点,提升保险消费者的获得感。其中“中保科联”平台,联通全国14省市卫健或医保部门数据,已为全国6000余万人提供保障。得益于数字赋能,试验区落地了一批普惠保险,推出了一站式承保、理赔服务。

    4.在全国率先打造保险产业生态

    宁波高度重视保险招商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园”(保险科技产业园)、“一院”(保险研究院)、“一馆”(保险博物馆)、“一平台”(中保科联平台)、“一论坛”(四明保险论坛)的产业生态。其中保险科技产业园,五年内引入企业120余家,汇聚了一批保险科技公司、技术实验室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多个创新团队荣获甬江引才工程,得到我市进一步的产业政策红利。

    面向未来,试验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打造保险行业信息传播高地、保险理论研究文化高地、保险创新成果转化高地、保险资源要素集聚高地,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三、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作为行业监管部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是如何支持和参与试验区建设工作的,下一步有何打算?

    罗俊伟.jpg

    罗俊伟:国务院批准宁波成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后,我局作为总局的派出单位和试验区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坚决贯彻总局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主动作为,积极支持、参与保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有效优化政策环境,防控创新风险,确保试验区建设行稳致远。

    1.正确处理监管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监管与创新是动态适应的,创新要纳入审慎监管,监管也要为创新指引方向、预留空间。在监管实践中,我局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有效激发行业创新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局积极参与试验区建设的统筹谋划,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制定工作思路,明确任务和职责分工,有效把控创新方向。

    2.正确处理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立足于为保险创新提供良好监管服务,以服务的质效衡量监管的成效。我们将产品备案审核与创新业务监管有机结合,建立重大创新项目事前沟通机制,对保险机构给予悉心指导,把好产品关、服务关、政策关、法律关,防范创新风险。自2020年以来,累计超过500件区域性保险产品在我局备案。宁波在国内率先建立保险创新保护机制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有效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

    3.正确处理监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

    首先是不越位,尊重政府职能部门推动保险创新发展尤其是使用保险工具的主导权,支持其运用保险完善社会治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已有30多个市级部门通过保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管理改革;其次是不缺位,将创新业务监管列为重点监管事项,对涉保业务政策文件进行法律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与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商讨重大保险创新项目实施方案,联合发文、相互走访、交流座谈成为常态。

    下一步,我局将带领行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下推进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切实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推动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1.着力深化部省市共建机制

    主动发挥 “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发挥总局、浙江省、宁波市三方合力,推动出台支持试验区发展相关政策措施。

    2.着力深化创新理论研究

    以试验区丰富、鲜活的创新实践为基础,强化产学研联动,探索保险理论变革及研究成果转化。

    3.着力深化风险减量管理

    落实总局文件要求,鼓励保险机构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提供专业化风险减量管理服务,构建服务新模式并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

    四、保险创新试验区创建七年以来,给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哪些好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企业和群众如何能从试验区的未来建设中更多受益?

    刘定:自保险创新试验区创建七年以来,宁波引进保险资金超过1000亿元,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970亿元,帮助企业降本减负40余亿元,保险工具运用已深入到实体经济方方面面,保险创新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众多企业和群众,为全国保险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在服务企业和群众方面,主要做到了“三个坚持”。

    1.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政策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解决无抵押、无担保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累计帮扶4.3万家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支持390亿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易跨保”、“港航服务保”、甬贸贷等险种针对企业出口、融资、投资、物流等经营重要风险点提供金融综合解决方案。建设工程综合保险以保单替代传统的保证金及银行保函,已累计帮助1万多家建筑企业释放保证金超660亿元,被住建部在全国加以推广。

    2.坚持服务民生福祉

    持续推进“天一甬宁保”“工惠保”等与社会基本保障体系相衔接的普惠保险产品,覆盖全市40%基本医保参保人,解决老年人、患病人群保障缺失问题,对基本医疗保险形成有力补充,有效防范因病致贫。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助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新市民专属保险、灵活就业人员专属普惠型意外保险“灵活保”、企业用工补充工伤保险“稳业保”,助力新宁波人居住安全、就业安全、薪资稳定。

    3.坚持服务乡村振兴

    不断丰富“三农”特色险种,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达123个,覆盖6大产业领域、58项保险品类,产品数量、保费规模、保障金额均居全省第一。推出低收入农户综合保险,为低收入农户出现灾病风险提供有力的兜底保障。在全国率先开展“发展增进”的保险新探索,落地了四明山跑山鸡品质保险、鄞州白对虾品质保险,将保险功能由风险管理向发展增进拓展。

    下一步,试验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推动保险创新走深走实,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