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血脉”的鄞州金融业,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区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折不扣落实金融支持“六稳”“六保”、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等政策。同时,围绕打造宁波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鄞州样板”目标,我区深入推进“凤凰行动”鄞州计划,加快保险创新发展步伐,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为高质量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金融力量。
到2021年12月末,全区人民币存款余额9663.8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6.9%,比年初新增845.2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12103.1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2.4%,比年初新增936.85亿元。
去年前11个月,全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2.64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财险保费收入46.84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5.79亿元,同比增长7.39%;全区财险、寿险合计理赔支出37.50亿元。
前三季度,全区金融业增加值321.5亿元,占全区GDP的17.4%,对GDP增长贡献率达8.7%。
目前,全区金融机构总数共有285家,构建起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期货、融资担保、小贷、典当竞相发展、互为补充的格局。
“活血通脉”,全年新增贷款近千亿元。
去年,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个重心,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辖区银行业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贷款展期、减免利息、简化贷款流程等方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各银行积极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走访活动,了解金融需求,创新开发适合实际的金融产品,服务鄞州实体经济,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年新增贷款936.85亿元。
泰隆银行鄞州支行金融顾问进园区对接企业全力推进政银企融资对接。去年2月,鄞州率先启动“伙伴银行”试点建设,温州银行鄞州支行与七号梦工场签约,总授信1亿元。此后,鄞州银行、泰隆银行鄞州支行等银行,纷纷与高星级小微企业园建立“伙伴银行”关系,赋能园区企业,营造金融帮扶企业的浓厚氛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构建产融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生态,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区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改革。积极融入“甬金通”平台建设,探索在“甬金通”市级平台上创设“应急贷款中心”“续贷中心”两大区级应用场景,以满足区域各类企业续贷资金、应急性生产资金需求。创新移动金融产品,引导宁波银行等法人银行顺应企业数字化经营需要,推出“财资大管家”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24小时在线的财资管理服务。
此外,为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和覆盖面,我区全力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中心,以区金融业协会为主,联合政策性融资担保、政策性转贷基金和辖区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鄞州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日前已获区政府批准,有望近期投用。
去年6月,鄞州成功入选2021年度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000万元,为鄞州进一步推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域金融改革提供了政策与经济双重保障。
企业缺少合规足值的抵押物,无法有效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和途径,由此造成的“抵押担保难”问题成为众多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一大困扰。助力企业冲破这一困扰,正是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实体企业融资获得感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2021年12月末,我区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鄞州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辖内企业在保金额11.47亿元,在保户数537户,比年初增加2.37亿元,提前完成了三年任务目标。
在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低成本优势,进一步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的资金周转压力。截至2021年12月末,政策性公益转贷平台——“三江通融”全年累计办理转贷1005笔,金额约73.83亿元,服务企业及个人485户次,参照同行业政府平台标准,为转贷企业及个人节约财务成本约3360万元。
普惠为民,保险为共同富裕护航。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实践中,农业保险就是政策性、普惠型保险保障的代表。自2007年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我区逐步建立起“保障全、覆盖广、服务优”的农业风险防控体系。去年,人保财险宁波市鄞州中心支公司实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等近百个险种,极大地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如国内首创蔬菜制种综合保险,人保财险宁波市鄞州中心支公司与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签约,为“微萌种业”在鄞州的85亩原种繁育基地提供一揽子保障。去年,全区投保农业保险的农户有10874户次,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2.5亿元。7月,受台风“烟花”影响,我区农作物受灾面积8.89万亩。保险公司迅速成立了紧急农险查勘组,深入一线查勘,及时完成理赔相关手续,减少农户损失,帮助农户恢复生产。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鄞州不断拓宽大病保险特殊药品范围、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健全贫困人员救助机制、简化大病保险特殊药品配药流程,全面深度保障居民健康安全。去年,我区大力宣传推广普惠保险——“天一甬宁保”。通过召开全区推进会,制定并落实推广任务和方案,全区共有25.8万人参保,参保率25.1%,为城乡居民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提供了“守护伞”。
同时,我区综合运用“保险+服务+科技”的集成创新模式,全国首创电梯安全责任险、医疗责任险、司法援助保险等保险项目,破解电梯安全运行“管理难”、医患关系“调解难”、司法领域“执行难”等问题,深入推广城镇住房综合保险、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巨灾保险制度,让百姓居住有良厦、衣食有安全、生活有保障。
房屋年久失修需要产权人及时进行修缮和加固。我区城镇住房综合保险自2016年2月落地以来,服务项目已涵盖了区内所有竣工年份在2000年及以前的3层及以上城镇居民住宅。去年11月,全市首个住宅外墙维修责任保险正式落地。“有了外墙维修责任保险,保险公司最高能赔偿40万元,这样维修资金就有了保障!”东胜街道新时代小区业委会副主任黄薇说。
民以食为天。在试点基础上,去年6月,全区2000余家“三小”餐饮企业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保障期内,保险公司累计赔偿限额为5000万元,每人每次赔偿限额30万元。
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民政、财政等部门,围绕“精准帮扶”,为困难家庭提供“救助+保险”综合保障的帮扶模式。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通过购买医疗补充商业险、意外伤害险和家庭财产险等险种,惠及全区建档立卡3323户低保户、低保边缘1500户、孤儿25人和困境儿童262人,为这些人员提供风险保障13.87亿元。
中国人寿鄞州支公司持续推进女性安康保险,保障范围涵盖女性多发、常发的原发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四大癌症。目前,鄞州区已有60多个村的近万名适龄妇女参保。
助推上市,让“金凤凰”展翅翱翔。
去年,我区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走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大力引导上市公司发挥对实体经济的引领作用。
去年6月28日,我区的宁波色母粒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市第100家A股上市公司。
我区大力推进实施“凤凰行动”鄞州计划,上市公司群体不断壮大,到去年年底,全区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鄞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优化,成为支撑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壮大发展动能的“转换器”、助推共同富裕的“发动机”。
“国家的政策导向清晰明朗,从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到新证券法实施,再到北交所开市,中国资本市场正朝着更加法治化、市场化方向加速迈进。而注册制的改革,实际上是从以盈利能力为重点,转向以信息披露为重点的制度改革,精简优化证券发行条件、调整证券发行程序,监管层审核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境内外上市的路径越来越宽广。”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资本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全区上市后备企业保持在30家以上,预计未来三年将有近10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材料。这些企业科技含量高,涉及智能制造、现代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出行、生物医疗等。全年我区新增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70余家,总数达到518家,挂牌企业数量继续位居全市首位。
我区积极鼓励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和并购重组,在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宁波银行、美康生物、乐歌股份、宁波建工等6家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定向增发、配股等方式获得融资逾200亿元。杉杉股份等上市公司开展并购。全区企业新增融资总量保持全市首位。
为促进企业精准对接资本市场,我区持续加强政策引领。根据省、市新的“凤凰行动”及资本市场改革情况,我区新“凤凰行动”鄞州计划于去年10月出台,全市领先。该计划高度重视企业上市,新增北交所挂牌奖励、支持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创新试点等政策。
同时,区级有关部门锚定做大做优做强企业目标,整合政策资源、精准落实服务帮扶措施,形成了企业上市合法合规证明线上一网通办等创新举措,得到广大拟上市企业的点赞。与此同时,我区各镇街(园区)纷纷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奖励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区还组建了镇街资本市场联络员、上市专家服务团和金融顾问团,三支力量共同推动企业上市。对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邀请专家团进行指导,消除企业顾虑,有序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通过定期召开拟上市企业座谈会、现场办公会等,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难题。
可以期待的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鄞州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的步子将迈得更加坚定。
政企合力,做优做强金融服务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日前举行的鄞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科学描绘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明确提出打造高质量经济发展首善之区。其中,在“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中,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做优做强现代金融。
鄞州金融业如何不负重托、不负期待?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如何答好这张时代大考卷,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对全区金融业的一次考验。今年,全区金融系统将紧扣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产业链建设提供坚强的金融保障。
织密普惠金融体系,助推金融产业再创新高。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促进政银企方便、快捷、高效进行融资对接。引导辖区银行业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和资金配置,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
壮大产业推进创新,深化保险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培育壮大保险产业,重点培育提高公共食品安全责任险、建设工程综合保险、商标专用权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甬宁保理赔服务中心五个保险创新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同时,继续推进保险创新工作,深化宁波保险科技产业园建设。
完善服务培育梯队,推进辖区企业登录资本市场。境内外市场齐抓并举,促推企业挂牌上市。坚持分层分类原则,挖掘培育后备梯队。全面排摸企业资源,跟踪关注符合科创属性、“专精特新”属性的企业,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规范化发展,并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后备资源库。
紧抓重点优化服务,加速特色小镇迭代升级。充分发挥鄞州四明金融小镇业态丰富、产业链长的特点,重点引进、培育各类私募基金、金融科技机构和重大平台,打造特色金融集聚的新高地。同时,优化服务,持续推进特色小镇数字化建设,做好鄞州四明金融小镇特色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交互平台建设工作。深化小镇“5F+”服务品牌建设,持续开展“四明金融小镇甬城行”活动,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多对一精准的、全方位、定制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