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优质金融生态成吸金石 “险资”入甬助推实体经济
  • 来源: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 时间:2021-01-22 15:22:57
  • 阅读:
  • 近年来,宁波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跨周期资产配置和长周期价值防御的优势,2015年—2020连续六年引进保险资金超过百亿元,累计引进保险资金规模超过800亿元。2020年1—11月,宁波新引进保险资金协议规模120.5亿元,实际已到位资金91.3亿元,涵盖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多措并举 吸引“险资”入甬

    宁波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高度重视并积极引进保险资金,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险资对接平台、创新险资运用形式、举办专场对接活动等渠道,大力吸引“险资”入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

    政策引领。宁波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和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肩负着建设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的重任。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态环境,成为保险资金理想投资的“吸金石”。宁波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险资”入甬工作,支持市级重大投资项目优先向保险资金倾斜,重点投资领域优先向保险公司开放。作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宁波一直积极探索加强保险资金运用创新,加大保险资金引进落地。2017年,原中国保监会出台支持试验区建设的14条专项支持政策,明确提出:“支持保险机构在宁波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创新。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参与试验区建设。支持宁波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属地监管试点,建立与试验区建设相适应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体制机制”。

    合作对接。2016年,宁波市政府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宁波也是全国首个市级层面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城市。2016年以来,宁波每年邀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和保险资管总部机构来甬召开保险资金引进对接会、培训会、交流会。2020年,宁波先后召开云上融资对接会、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培训对接会,邀请中国保险资管协会和十余家保险资管总部多次来甬开展实体项目合作对接。

    平台支撑。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资管通”平台落户宁波、服务全国,打造成为保险资金与实体项目无缝衔接的重要平台。通过“资管通”平台,宁波实体企业可以提前了解保险机构对融资项目的具体要求,与保险机构开展定向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精准对接。同时,宁波还建立了动态融资项目库,定期进行全市重点融资项目排摸、筛选、入库、推送、引资,形成储备一批、推送一批、签约一批的良好态势,持续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排摸全市保险资金潜在需求项目105个,涉及总投资893亿元,资金需求498亿元。

    “险资”入甬 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挥保险资金“新动能”作用,助力城市建设发展。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好,与城市综合开发、重大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有效改善了宁波社会融资结构,为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促进了项目资金来源的多元化。2016年,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117亿元参与宁波“五路四桥”PPP存量项目,期限达20年,这是迄今为止宁波引入的最大单笔险资,也是国内首单保险资金自主参与并成功中标的存量基础设施PPP项目,为宁波畅通城市交通动脉、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起到了关键作用。2020年,海曙区引进单笔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38亿元保险资金,用于推进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助力城市有机更新。此外,宁波市火车南站、轨道交通、绕城高速、棚户区改造、“五水共治”等重大项目建设也有保险资金的参与。2017年—2020年,全市累计引进300余亿元保险资金支持城市开发建设、改造提升。

    发挥保险资金“新引擎”作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保险资金作为金融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具有“逆周期”的调节功能,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腾飞发展。2018年,阳光财险投资4亿元入股宁波容百科技,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资本力量,帮助企业深耕主业、巩固锂电池龙头地位。2019年7月,容百科技成为上交所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实现了企业市值突破200亿元、“险资”投资回报率超100%的合作双赢。同时,保险资金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帮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2017年,天安保险投资5亿元入股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性资金困难,帮助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开拓高端橡胶市场。2020年8月,长鸿高科成功上市,实现了从濒临破产到登陆资本市场的华丽蝶变。

    发挥保险资金“助推器”作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也是险资助力的重要“战场”。2017年,人保财险投资5亿元助力镇海打造美丽乡村,该项目是全市首笔支持农村环境改善的保险资金,通过普惠金融产品支持村级“五水共治”,减轻农村环境污染负荷,成为保险资金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探索与实践。2018年,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人保财险5亿元资金,用于产业园做大做强现代种植、研发培训、农业观光等主导产业,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挥保险资金“稳定器”作用,补齐民生保障短板。积极拓展保险资金服务养老、健康、医疗等产业,打造“保险+医养”闭环服务体系,提升民生福祉水平。2018年,泰康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宁波医养旗舰综合体,采用CCRC国际先进理念,引入美国最佳医院排名前20的西奈山医院作为运营合作医疗机构,建设一家符合JCI国际认证标准的三级专科国际化医院,打造全国首个集医疗、养老、商业、文化、休闲娱乐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核心区旗舰型医养综合体,泰康之家·甬园和国际医院将分别与2022、2023年开业运营。此外,中国人寿、大家保险、太平洋保险等集团纷纷进入宁波,洽谈对接、投资布局养老健康产业,推动养老健康产业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积极探索 提升“险资”运用能力

    相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融资需求,以及全国保险资金20万亿元的庞大体量,宁波保险资金引进仍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但是,当前宁波在引进保险资金方面仍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权限集中于总部机构。保险资金投资运用的权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保险总部,而宁波的保险分支机构没有保险资金运用的权限,在保险资金使用上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对项目资质要求较高。险资使用需满足银保监会的相关监管要求,也受保险公司总部的管理,资金使用要求较为严格,对于项目主体评级普遍要求为AAA级。三是“险资”价格存在错配。总体来看,保险资金价格不高,但是存在一定的项目错配。对于AAA级项目主体来讲,普遍不缺乏资金,保险资金相比其他资金渠道并没有价格优势;而对于一般的项目主体,能够接受保险资金价格,但是由于资质不符合又难以获得保险资金。

    随着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推进实施,宁波经济社会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也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依托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两大国家级金改平台,紧紧围绕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探索保险资金运用新模式,深度聚焦新基建、大健康、新能源等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宁波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韧性和活力,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资金供需对接。加大险资引进工作力度,继续加强与中国保险资管协会、各保险总部及资管公司的联系,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每年共同举办保险资金运用培训会、项目对接会,架接资金供需桥梁、畅通项目合作渠道,做好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的牵线搭桥。

    用好“资管通”平台。深化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合作,不断优化提升“资管通”平台功能作用,为宁波实体提供线上交流、信息发布、产品推介和投融资合作等服务,推动保险资金以股权、债权、股债结合、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

    抓好险资落地服务。与各区县(市)政府、市级融资平台加强对接,梳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关行业和重点领域,建立健全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实体项目库,线上线下结合,动态发布融资项目,建立项目对接的长效机制,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充分把握当前人身保险加快发展的契机,围绕群众对于健康、养老等迫切需求,鼓励保险公司在宁波投资设立、合作共建养老社区,提供专业化老龄照护服务,提升群众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

    发展保险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培育保险总部,集聚保险资金资源,增强保险资金吸附效应。推动东海航运保险公司尽快完成股权结构调整,进一步增资扩股,增强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永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加快能力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积极争取在宁波新设或引进保险机构和保险资管公司,做好保险资金引渠灌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