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工作动态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倪炜:以“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为抓手 推进宁波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来源: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 时间:2020-06-22 09:54:15
  • 阅读: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金融是支撑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四梁八柱”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血脉畅通,激发肌体活力,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近段时间疫情出现全球化蔓延趋势,导致国际需求缩减,贸易和投资明显下滑,对以外向型经济和民营企业为主的宁波带来了二次冲击。在这场对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宁波市金融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郑栅洁书记“进一步加大力度,专业性、针对性地推进各项工作,发挥金融更大助力作用”的批示,裘东耀市长“信贷支持的政策落地工作需进一步推进”的部署,以及李关定副市长提出的“金融抗疫80字口诀”要求,以加强疫情期间金融支持为切入口,迅速启动“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组建万人金融服务团,对接服务全市上万家企业。目前,“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正按照“稳总量、优结构、降成本、防风险”的总体要求有序开展,已构建以“万人服务团”,线上金企对接服务平台,“金融政策、金融产品、重点企业、企业需求”四张清单,以及分层分级多维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载体,全力引导各金融机构强化服务保障,将中央、省、市出台的系列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并逐渐成为宁波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工作载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党中央对金融业提出的重要治理方针,也是“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求。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适应性。一是金融运行连续稳定。疫情冲击下,经济社会仍需有效运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不可停滞,并且要作出更多适应性的变化。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金融管理部门具体指导下,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是全市最早实现全面复工的行业之一,有效满足了企业复工复产和群众日常金融需求。同时,“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要求各金融机构优化流程、减免费用,引导客户以线上非接触方式获取便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既适应疫情期间特殊需求,又为未来进一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打下了基础。二是金融政策快速落地。第一时间发布《关于落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甬十八条”的实施细则》等配套落实细则,全国首创防疫情、促复产保险专项支持政策,参与制订支持我市“外贸企业12条”“服务业帮扶21条”等专项政策,充分体现金融在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时的重要作用。三是金融支持突出重点。“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分类对接重点领域企业融资需求,实现“精准滴灌”。对国家、省、市各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由金融服务员“一对一”开展精准服务,全力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对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商务外贸、交通运输、物流配送、文体旅游、住宿餐饮、教育培训等领域企业,积极实施减费让利、融资展期、无还本续贷、暂不平仓质押股票等多种举措,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着力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一是打破信息壁垒。企业的需求往往是综合性的,除了要了解政府的政策外,还需要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各方面综合服务。“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旨在发挥全市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合力,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加快传递企业诉求,帮助企业便捷地对接有关单位和部门,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争取政策倾斜。2019年宁波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外贸进出口和居民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排名均居全国前列,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工作更是走在前头。“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鼓励在甬金融机构立足宁波实际,增强大局观,主动向总部真实反映宁波良好发展形势和经济基础,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单列信贷计划,安排应急专项额度。三是建立双向机制。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努力解决企业的金融需求,以及政府部门开展“三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金融相关问题;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也要加强政金联动,帮助协调解决金融机构在特殊时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对金融机构为抗疫情促复工而开展的一些突破性做法,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给予特事特办、先行先试、尽职免责等支持。

    着力提升金融供给普惠性。一是畅通金融政策传导。前期,通过万名金融服务员深入一线宣讲,已经较好地将金融惠企政策传递给企业一线,有效提升金融政策知晓率和集成度。下阶段,还将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做好后续新一轮金融政策的研究、储备和落实工作。二是扩大企业受益面。通过深入实施“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等重点领域需求,力争年内实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其中民企贷款新增35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新增40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长1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达95%以上。同时加强首贷率考核,使金融服务惠及此前未覆盖到的,且存在切实金融服务需求的群体。三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万员助万企”重点在“助”,就是要求金融机构在疫情特殊时期在减费让利、延长期限、降低抵质押物要求上拿出“硬核干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截至4月20日,政策性紧急贷款累计授信339.08亿元,授信完成率超过600%,累计贷款余额84.37亿元,平均利率3.38%。市内100亿元额度的法人机构免息贷款落实率达到131%,累计免息金额9557万元。累计降低保险费用2240万元,惠及企业4923家次,关税保证保险、建设工程综合保险、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政府统保平台出口信用保险等综合降费约40%。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已累计减免或退回担保业务费用1303万元,政策力度和减费让利规模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考验中,宁波“一办一行两局”和市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深入推进“万员助万企”专项活动,为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提供金融保障。这既是紧急状态下政府过硬的组织动员能力的体现,也是对既有金融治理体系的一次查漏补缺和全面锤炼。

    提升财政金融逆周期调节能力。财政政策作为结构性政策,在扩内需、降成本、调结构、稳预期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与金融政策相结合更是能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一是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市财政局积极推动中央专项再贷款贴息政策第一时间在宁波落地生效,人行市中心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专项再贷款规模,目前全市银行机构共发放专项再贷款71.3亿元(列全省第二,仅次于杭州),惠及140家国家和省级重点保障企业,加权平均利率仅为2.47%(扣除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承担的平均融资成本仅为1.25%),有效助力支持宁波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恢复生产。二是优化财政激励引导。“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将以“贷款增长率、申贷获得率、续贷率、不良贷款容忍度、信用贷款比率、制造业贷款增速(含中长期贷款占比)、融资担保率、普惠小微首贷户数”等“八率”为主线,加大金融机构的政策落实效果考核,财政将视金融机构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和贡献度,给予适当激励。三是创设新型担保工具。整合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力量,先后推出“助微贷”“惠企通”“复工担”“科技担”等创新融资担保业务。目前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通过各类创新模式开展的业务规模已超过全部规模的一半。今年3月,市财政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市经信局又推出全国第一款采用财政、担保、银行三方联动的融资工具“微担通”。该工具可实现银行批量授信放款、担保公司自动履约担保,目前市级两家担保公司和区县担保公司已累计承保402笔,累计发放担保贷款金额5.13亿元。

    提升多部门协同治理能力。金融治理是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金融治理水平,要牢固树立全面整体的观念,齐抓共管,综合施策,体系化推进。在疫情期间,各地各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更是要紧密配合,按照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原则,将工作重心放在支持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上去,体现监管“柔性”的一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层面,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组建由“一办一行两局”、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协会、金融机构参加的工作专班。区县(市)层面按照市级模式成立工作组,形成分层分级协调机制。二是明确职责分工。工作专班中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分条线收集梳理“优质企业名单”和“融资需求清单”,推送给金融机构开展线上线下对接,同时要协调解决金融服务中与本部门相关的行业诉求。“一办一行两局”负责加强政策解读、指导协调和督促考评,并按业务条线协调解决涉及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地方金融等机构的问题。三是强化工作协同。市金融办、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联合印发文件,统筹推进“万员助万企”“百地千名行长助企业复工复产”和“百行进万企”三项助企活动,实现人员对接、工作对接、机制对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不断扩大工作成效。下步,“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还将与更多部门、单位进行对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如与市司法局、律师协会“百家律所千名行长进万企”活动有机融合,发挥好“金融+法律”顾问的协同效应等。

    提升现代政府整体智治能力。袁家军省长提出,“两手硬”是对政府治理的一次实践考验,倒逼我们按照“整体、智治”的理念,强化智慧化治理,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现代政府。“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全新搭建了线上金企对接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服务全程可视化、可追溯、可量化,在智慧治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构建问题解决闭环机制。平台以“一图一码三表”为核心,其中“一图”即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成效全景图,“一码”即多色金融服务码,“三表”即企业需求情况表、问题解决跟踪表、企业服务评价表。平台通过“驾驶舱”的模式,能全景化展示金融服务员所在机构对接服务企业的情况,形成“提出需求—对接服务—反馈评价”的闭环机制,目前已累计对接企业36387家,对接企业需求39868条,完成新增贷款额度244.77亿元。二是构建政策产品展示机制。从属地和行业管理两个维度,定期排摸和动态完善金融政策清单、金融产品清单、重点企业清单、企业需求清单,及时在金企对接服务平台发布,每条政策、每项产品都配套申报指南。企业登录平台后,只需要根据申报指南“按图索骥”,就能“对号入座”,实现一键式申报办理。三是建立线上工作进度跟踪机制。市级工作专班、区县(市)工作组,以及金融机构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在金企对接服务平台内都有不同权限的账号,上级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登录平台,了解下级部门推进“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工作进展。下步,“万员助万企”金企对接服务平台还将与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省市联动、数据共享。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金融治理的永恒主题。当前,宁波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金融体系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但是,全球疫情扩散的速度和烈度都超过预期,对实体经济冲击加剧,可能会与以往积累的金融风险共振,绝不能掉以轻心。宁波金融业将以“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为抓手,不断完善金融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信用风险。郑栅洁书记指出“现在是企业十分困难的时候,政府要主动作为、社会各界要施以援手,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防范金融风险不仅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病”,就是要未雨绸缪,在风险尚未爆发前加大对暂时遇到困难企业的金融帮扶力度。“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明确提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链风险,通过多种途径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根据企业申请,对符合条件、流动性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合理安排还款延期,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要合理把握疫情影响下的贷款分类,合理考虑因疫情影响的逾期暂时性因素,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提高至3%,并加快核销和转让处置。

    防范大企业、大集团的风险。受疫情影响,境内外资本市场均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导致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和民营企业债券违约有抬头趋势。“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要求各区县(市)政府全面了解属地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情况,逐家摸清风险底数,及时更新股权质押纾困清单和债券到期兑付监测清单,制定“一对一”风险化解方案。同时,督促各金融机构按照监管部门有关要求,做好股票质押协商展期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纾困专项债、抗疫专项债、双创债、绿色债等各类债券融资工具开展融资。

    防范类金融机构非法集资风险。后疫情时代,需要警惕涉众型金融领域风险抬头趋势,注重源头管控、打早打小,注重标本兼治、全链条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优化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流程,完善协调处置、信息共享、注册会商等机制;全面开展新一轮类金融机构风险排查,坚持全面排查与源头治理相结合、重点整治与风险防控相结合、清理整顿与依法打击相结合;积极发挥宁波市金融风险“天罗地网”监测防控系统作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基层网格化管理”,将金融风险防范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现类金融风险防控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

    (本文作者为市金融办党组书记倪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