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企业生产、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情况引发各方关注。为切实做好金融服务,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实,宁波市中心支行立足实体经济实际出台和落实多条金融措施,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中的各类问题“精准出击”,力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加大资金投放,做好疫情防控“加油机”
(一)用好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政策。宁波市中心支行第一时间转发总行专项再贷款政策文件,并按照国家防控疫情物资重点企业名单,指导国开行宁波市分行等9家全国大型银行对接辖区3家重点企业。1月25日至2月5日,这9家银行对3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200万元,利率均低于3.15%。
(二)努力扩大政策实施效果。综合国家发改委、省级部门和宁波市政府等各级下发的疫情防控、居民生活、交通运输等领域重点企业名录,宁波市中心支行梳理了宁波地区74家重点企业“大名单”,并将名单下发到全部金融机构,组织开展融资排摸。截至2月5日,已排查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40家、合计10.74亿元,目前已满足7.85亿元(已发放3.85亿元、审批中4亿元)。同时,逐日跟踪对接情况,抽选重点企业直接电话联系,及时了解融资需求和开工情况,对企业的融资需求访疑问难、即知即办,用资金为防疫生产加油助力。
此外,还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疫情防控相关的再贴现申请不限票据类型、贴现利率、单张票面金额等条件,为辖内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流动性支持。
二、落实精准帮扶,送上金融服务“及时雨”
(一)引导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担当,做到“特事特办”。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不盲目抽贷、压贷,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共渡疫情难关。市内各法人银行机构根据政策指引,积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贷款实行阶段性利息减免,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大无还本续贷政策实施力度,把帮扶政策落实到位。
(二)践行为民初心,做好疫情期间企业和群众的金融服务。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为了切实维护群众的金融消费权益,宁波市中心支行编写了《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十问十答”》,就金融网点营业、支付转账、征信查询、延后还款、外汇业务等五个方面,研究讨论形成了10个常见问题的应答口径,及时主动地回应了公众关于疫情期间金融服务需求如何满足的疑问,被总行作为12363标准应答口径模板在全国推广。
(三)善用金融科技渠道,推广各类业务的远程或线上办理。调整疫情期间征信服务方式,引导公众和企业利用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身平台等进行信用报告查询,并落实防疫专项经费,为全辖7家单位的窗口服务人员配备口罩、橡胶手套、体温计等必备的防疫器材。第一时间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反复推演业务环节,对名录登记、贸易信贷报告、外债登记、境外放款、对外担保、资本市场等6项外汇业务都实行“网上办”,其他业务推行“邮寄办”、“预约办”等方式,获得广泛好评。
三、坚持急事急办,让境外防疫物资和捐赠“零延时”
对于宁波市有关部门和政府所需的疫情防控物资进口,各金融机构简化流程与材料,通过线上审核、先付后审等方式,实现外汇资金结算“零延时”,单笔外汇业务平均办理时间不到半小时,较以往缩短70%以上。对于境内外汇入的捐赠资金,暂停开立捐赠外汇账户的要求,引导辖内银行通过受赠单位已有账户办理入账和结汇手续。截至2月5日,宁波各银行已为全市33家机构和3名个人办理防疫物资进口、捐赠等绿色通道外汇业务63笔、1174.6万美元,不完全统计采购口罩645万只、医用防护服34.4万件、护目镜8000副、头罩8000个,面罩10000个,鞋套9500套,减免手续费3.32万元。
四、牢记初心使命,守好金融服务“保障线”
国家金库宁波市分库启动了防疫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各级国库全员待命,相关岗位人员7×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全力确保疫情防控资金快速、准确、安全拨付。截至2月5日,宁波辖内各级国库共拨付防疫资金132笔,合计金额14906.71万元。同时,全力保障支付清算系统稳定运行,确保防控疫情各类资金汇划及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