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日前,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当前做好农村金融服务要着力抓好六项工作。其中一项工作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农业大灾保险制度,丰富农业保险产品。
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重点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作物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重要“菜篮子”品种保险和森林保险。同时,推广农房、农机具、设施农业、渔业、制种保险等业务。
我区保险业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大胆探索,敢于创新,服务“三农”,为质量新鄞州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在“三农”保险方面,不少险种已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护伞”越撑越大
自古以来,农业是“露天工厂”,尤其是水稻、小麦以及大棚设施、大棚作物等保险,面广量大,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地处东海之滨的鄞州,每年夏秋,正逢农作物收种关键时刻,常常有暴雨、台风等灾害来袭,这时农险就会及时出面充当“保护伞”。
鄞州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7年来,切实有效地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去年,全区政策性农险投保规模首次突破十亿元,达13.38亿元,同比增长36%。农险规模继续领先全省各县(市)区,也实现了从单纯的产品向财产、人员、产品全方位覆盖。2013年,全区农险总赔付金额5441万元,其中,在“菲特”台风大灾理赔中,就向农户支付了4792万元赔款。
我区2014年政策性农业保险上个月已启动,农业保险品种增至21个。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8个参保品种作了调整,新增了水稻旱灾险。
部分品种农民承担的保费有所下调,如育肥猪财政补贴提高到80%,农民负担由去年的25%降为今年的20%。同时,今年雇主责任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劳动作业期间人身安全都纳入保障范围。
作为农险首席承保人的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专门组建了三农保险事业部,专业为农业保险服务。每当重大灾害发生后,他们夜以继日快速查勘理赔,履行应有职责。
政策性农房保险连续7年参保率100%
今年3月,由人保财险鄞州支公司承保的2014年度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已结束,全区25.4万户农户顺利参保,至此,我区农户参保率连续7年达到100%,为农房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针对近年来我区高温、强台风、强降水、雪灾等极端天气频繁,灾害性天气使农村房屋倒塌、毁损的现状,我区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户防灾减灾意识,使政策性农房保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也实现了农房保险全面覆盖。
我区还完善灾前预防和灾后救助方案,健全区、镇乡(街道)、村三级工作网络机制和大灾理赔快速反应机制。在特大雪灾、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期间,人保财险鄞州支公司查勘理赔员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灾害一线进行查勘定损,第一时间把一笔笔理赔款送到灾民手中,为农户灾后家园重建发挥了保障作用。
此外,对投保农户在暴风、暴雨、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或在家里发生火灾(爆炸),以及在上述灾害中的抢险救灾行为中发生意外,保险公司给予最高10万元的赔偿。
6年来,该公司累计向1781户农户支付了赔款,仅2012年、2013年就支付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赔款400多万元,而且理赔服务实现“零投诉”。
全区1694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有了交强险
2013年10月,太保产险鄞州支公司承保了全区1694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交强险,责任范围主要是第三者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意味着今后一旦发生事故,这些农机手就有一份保障。
参加这次保险的纯农田作业拖拉机,占全区纯农田作业拖拉机的94.8%,其范围是在区农机部门登记注册、符合规范要求的纯农田作业拖拉机及驾驶人员,每份保费分为80元和120元两档,全部由区财政承担。保额为12.2万元,其中死亡伤残保险11万元,医疗保险1万元,财产险2000元。
每周三、周四,太平洋产险鄞州支公司工作人员驻守位于姜山朝阳新张俞村的区农机管理站,为农机手们提供各类保险服务。
1000余村干部有了综合保险干在基层有保障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干部的工作强度与自身福利保障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村干部的综合保障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保险业的重视。中国人寿鄞州支公司率先试水村干部综合保险,目前,全区在姜山、高桥、邱隘等16个镇试点,为1000余名村干部进行了统保,通过商业保险为乡村干部提供保障。
村干部综合保险包括意外伤残险、驾乘意外险、意外医疗险、住院医疗、住院津贴、重大疾病等8大类。保费一年只有几百元,保障却有四五十万元,且保险责任较全面。保险责任规定:村干部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意外事故、抢险救灾、暴力伤害及突发疾病造成的人身伤亡及医疗费用等给予赔偿。
有了村干部综合保险后,全区大多数村干部没了后顾之忧,铆足了干劲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去年,中国人寿就为投保的村干部理赔案件5起,赔付金额21712元。今年前4个月,已理赔2起,赔款10.56万元。如上个月,邱隘某村的一名村干部在骑电动车时摔倒,经医治无效死亡。3天后,中国人寿就支付赔款10万元,而该镇为村干部投保,一年的保险费才8万元。
同时,中国人寿鄞州支公司还推出了“大学生村官保险”,全区330名大学生“村官”统一投保。
5.6万农民意外伤害有保险“呵护”
到今年5月19日,全区已有60个村5.6万名农民有了意外伤害保险 “呵护”。其中,首南街道所辖15个村率先为全部1.45万余名村民投保。
去年6月,中国人寿鄞州支公司在古林镇郭夏村率先试点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该村统一出资,为全村1116名村民投保。
参保农民每人每年只需交纳30元的保费,如果在保险期间遭遇意外伤害或死亡、残疾等事故,最高可获得2000元医疗费赔偿,意外身故可获赔2万元,如因意外事故致残也可获一定比例赔付。
小额人身保险是面向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险种,具有保费低廉、核保理赔简单、参保面广等特点。开办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也是构筑继“新农合”“新农保”之后的又一保险屏障。今年1月,我区全面推广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首南街道茶亭庵村村民姚某3月14日意外摔伤,住院期间花费医疗费用近1.26万元,扣除农保可以报销的9162元,个人还需要承担3400多元,保险公司在扣除自费药费后,给予了1992元的理赔款。
此外,人保、太保、平安等主要保险公司都在开展类似保险。
商业保险为农家财产加把“安全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财产数量也在日渐增加,但天灾和人祸也威胁着家庭财产安全。除了政策性农房保险外,我区一部分农民还舍得为家庭财产增加一份保障。一年只要出几百元保费,就能为家庭财产加把“安全锁”。
平安产险洞桥营销服务部负责人徐金福说,像一款家财险套餐,保户每年只要出保费200元,家庭财产保险20万元,附加盗抢综合险3万元,附加水暖爆裂损失险、家用电器用电安全险和附加居家责任险各2万元,可以说是保障全面、保费低、保额高。
受去年“菲特”台风影响,洞桥镇王家桥村村民庄某家进水,冰箱、电视机、空调等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最后,保险公司承担了所有的维修费用1000多元;墙面浸水,也获赔每平方米50元赔偿,用于清洗和粉刷,总计赔了2000多元,庄师傅认为,一年保费只有200元,如果当初没投保,损失全部要自行承担。
目前,各家财险公司都有家财险产品。不少村以村为单位,统一为全村农户集体投保。也有的农户自己掏钱投保家财险,他们认为,购买这样的保险,将风险转移,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绿色保险”助力鄞州“五水共治”
今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第52条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责险入法,对推动险种发展、分散企业风险、维护受害者权益、减轻政府负担等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事实上,我区在2012年11月份就试水环责险。由人保、太保、平安等5家公司组成的共保体,联合区环保部门制定针对环境污染责任险承保方案。鄞江两家企业率先投保。企业一年保费2.6万元,如果出险,最高可赔100万元。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俗称 “绿色保险”,它是以投保单位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损害,依法应由侵权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
在“五水共治”中,治水先治污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企业在日常生产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污水。
企业投保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者不慎,从而对周边一定环境范围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引起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以及所引起的法律诉讼所涉及的一系列费用保险。
去年8月,一家投保企业由于地质疏松使得厂区内的废水处理池地基沉降,导致池底出现裂缝,部分污水渗漏排入附近水域内一网箱水产养殖基地,进而出现鱼苗大面积死亡现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几天后,区环境污染责任险共保体首席承保人——人保财险鄞州支公司将一笔5000元的理赔款打入我区某电镀企业的账户。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原本需要自行承担对养殖户的经济赔偿责任转嫁给了保险公司,减少了企业自身的经济负担。
作为首席承保人的人保财险鄞州支公司,组建专门的团队,向相关企业宣传环境污染责任险,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今年,咸祥的一家企业也投保了环责险。
社会各界谈“三农”保险
宁波保监局法制处处长胡碧华:
近年来,鄞州保险业在探索保险服务“三农”新模式、新途径上取得积极成效。“三农”保险实现了机制“新突破”,建立了“政府引导、公司承保、农民自愿”的保险工作机制;实现了险种“接地气”,根据当地经济结构、特色经济、收入水平,保险险种涵盖了农村社会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这些产品保障适度、保费低廉、贴近需求,是农民真正“用得着、买得起”的保险产品;区镇两级财政补贴“力度大”,农民参保积极性高,真正达到了为农民解困、为农业减灾、为政府分忧的目标。
区金融办副主任张良平:
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民收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保险改变了农民以前“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农民获得了一定保障,降低了生产风险。他们的保险意识也增强了,广大农民也认识到农业保险的好处,从而积极投保,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政策性农险共保体也积累了开拓农村市场的经验,服务水平也在逐年提升。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喘口气,从被动救济救灾的烦杂事务中解脱出来。
同时,其他各种涉农保险的蓬勃开展,实现了“农民保得起,保险公司赔得了”,保险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参与农村社会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区农林局副局长翁为民:
鄞州从2007年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二年保险规模就位居全省第一,此后一直蝉联全省第一。7年来实践表明,有了农业保险,就是相当于救灾机制和社会管理体系的一场改革。对大灾发生后稳定农村、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避免因灾致贫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别于以往救灾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参保农户受灾,都可以得到保险公司公平公正公开的理赔,而且,政策性农业保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绿箱”政策,也是国际上普遍通行的做法,就是政府通过财政对农业保险给予补助,当农业生产受灾时,真正做到“谁参保、谁受损失谁得到赔偿”。在没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之前,受灾后的鄞州农民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补助,政府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财力、精力。
人保财险鄞州支公司总经理邱禾萍:
鄞州农业保险开办8年来,品种从最初的3种,增加到今年的20种,从单一的农作物保险产品,到财产及从业人员的全覆盖,鄞州广大农民也切切实实感受到农业保险的好处。从2007年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到2013年,政策性农险共保体共收取农户的保费是1.14亿元,但赔款达1.24亿元,惠及几万户农民。尤其是2012年“海葵”台风和2013年“菲特”台风的影响,保险真正发挥了救灾的功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
中国人寿鄞州支公司总经理孙燕菲:
对于广大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来说,农业保险、财产保险只是日常所面临风险源的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重要的风险源则是来自于意外伤害、疾病、死亡等方面的人身风险。去年,针对鄞州农村保险市场特点,我们积极参与政府管理社会工作,推出惠农产品——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由于这一险种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且主要保障意外风险,形成了与新农合互为补充的意外保障体系,旨在解决农民因意外产生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新农村的又一举措。
首南街道茶亭庵村村主任董孝棠:
大多数农民不像企业职工那样有工伤保险,平时发生意外都要自行承担医疗费用。今年3月,我们给全体村民投保农村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该险种增强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让村民们都能享受到普惠性的保险服务,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保护辛勤奋斗的致富成果。这样,万一发生意外,也能降低农民风险损失,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为农民增收保驾护航。这一险种花钱不多,但农民的保障更加全面,是看得见的实惠。
“八戒”西瓜种植户牟宣飞:
我种西瓜已有十多年,今年西瓜种植面积74亩,比去年多了20亩。去年种西瓜效益不错,每亩有七八千元的净收入,今年就多种一点。“去年参加了大棚西瓜保险,第三茬、第四茬瓜受到台风的影响,保险公司给我每亩200元的赔偿款,而且,赔款远远超过了我交的保险费。”
今年大棚西瓜保费政府仍有补贴,个人每亩实际只需掏27.6元,保额为1000元。卖一只西瓜就抵上一亩瓜田的保费,非常划算。这点保险费花得值,万一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也好有个保障。